那天,我陪著幾位外國朋友在羊城漫步。朋友們來自北歐。有的從未到過中國,有的到過中國,可也沒來過廣州。論季節(jié),這個時候,太陽老遠地在南回歸線上空徘徊,北半球早已是隆冬了。朋友們的老家已經(jīng)過了“白夜”的節(jié)令,進入“黑對的節(jié)令了,而在亞熱帶的廣州,卻仍然遍地青綠,和暖如春o_剛瓢的那天,他們甚至還只能穿上單衣。他們來廣州觀光,原因之一就是想領略亞熱帶風光,那天算是領略到了。我們的漫游從越秀公園開始。一進門,剛好碰上菊花展覽會。菊花是中國的土特產(chǎn),有沒有出過國放過洋,沒有研究,我也沒有來得及問朋友們,他們那里可有菊花?可也有這樣的菊花展覽會?但是從表情上看來,他們顯然對這五彩繽紛的場面感到新鮮。有的摸摸“帥旗”,有的嗅嗅“柳線”,這州位瞇起眼睛細細端詳“綠牡丹”,一那一位嘖嘖稱奇,為“玉盤托珠”所傾倒。
我告訴這些己經(jīng)有點入迷的熱心的客人,·我們的人愛菊花也象他們現(xiàn)在這樣,入了迷。一位年紀較輕的朋友問道:“你們就愛菊花么?’;“不是。”我說,“人們愛各種各樣的花。春蘭,秋菊,夏荷,冬梅,都愛。花象征著我們的生活,又具有獨特的性格。蘭有清香,荷出污泥而不染,但是了比較起來,人們最愛的是菊花和梅花。別的花都在溫暖的環(huán)境里開放,獨有菊花、梅花,一出現(xiàn)在打霜下雪的日子里。人們從菊花和梅花的性格中得到啟示,把它們當作好的榜樣。”從菊花館轉(zhuǎn)出來,更是一番瑰麗的景色。那里滿坡滿嶺擺上了五顏六色的菊花。有的嬌小玲瓏,有的團團如蓋。有一盆一株開了近千朵的大黃菊,大概是展覽會之冠了,吸引了不少游人。我們的友人也邁著大步走了過去。起初我以為歐洲人大概比較喜歡整齊劃一的栽培風格,對于這一盆半個大圓球那樣的菊花,可能比對具有東方風格的更有興趣些。殊不知他們對這盆開得如此茂盛的花兒,固然有很大興趣,更’大的興趣卻是由周圍動人的場面而引起。
這時我才注意到,一群橫七豎八、跪著趴著的小學生正在寫生。在這滿坡滿嶺的花叢中,有一半的游客是剛放學的紅領巾。這些小游客們的興致比大游客更濃。他們不是入迷了,簡直是瘋魔了。有的倉皇進來,書包還來不及從肩上卸卞,就隨便站在一盆花面前畫起來了。有的坐在花前不到一尺的地方,一面嗅著花香,一面畫著花心花瓣,好象要把香氣全都畫進去似、的。有的來遲了,找不到一個好位置,就千脆把’書包斜靠在前面同學的背上當畫板0他們都那一么全神貫注、一絲不茍地畫著畫著,根本沒有理會旁邊有什么人。直到這些外賓彎下腰去,用陌生的聲音稱贊他們畫得好的時候,這些小家伙才纂然抬起頭來,先是吃驚,繼而顯得有些靦腆,把畫本蓋上,吱吱喳喳,忽然一場哄然大笑,象一群麻雀一樣,突然散開,而后又慢慢團聚回氣來,圍住外賓哇啦哇啦笑個不停。一朋友們被這群夭真活潑的孩子創(chuàng)造出來的充滿著友誼和高尚情操的場面感染了。一位搞},宣傳工作的朋友撫摸著一個刁、女孩的頭發(fā)說:)“真聰明。這才是最美麗的花,世界上最美麗的畫面。”是啊!這是一個美麗的畫面。從這些絢麗的花朵開始,我們談到了革命,談到了歷史,談到革命如何把這花朵澆灌出來。
就這樣海闊天空地邊看邊談著,我們在夕陽斜照之中登上了五層樓。這個時候,羊城已經(jīng)披上一抹淡青色的暮靄,顯得有點迷蒙。遠處,一帶水色映著天光,再遠一點,工廠的煙霧同大氣里的微塵混和在一起,直連到天邊的火燒云下。哪里是天腳,哪里是地平線,已經(jīng)分不清楚了。、這種景色很容易使人懷想起遠古先民開天_辟地的情景。。我們的話題也就很自然地從二千八百多年前廣州誕生的時候談起,一直談到鴉片戰(zhàn)爭。談到我們的祖先如何在越秀山邊定居下來,逐海圍田,談到他們?nèi)绾卧谠叫闵揭员币粠鹆甑貐^(qū)展開了英勇的戰(zhàn)斗,打擊從海上來的侵略者,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史的第一頁。一位朋友突然看見五層樓下的兒門廢炮,"}i",訝地問:哪是什么?”、上過越秀山的人當然很清楚那是什么。那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留下來的遺物。朋友們饒有興致地聽著我國人民斗爭的歷史。聽著帝國主義怎樣打開了我國的封建落籬,人民的作過的房子里,他們撫摸著辦公桌,木板床,和那擔竹織的箱子。
在學員宿舍里,他們從墻壁上取下老式的七九**,在手里掂了掂分量,似a想從中弄清楚這一支幾斤重的簡陋的武器之所以能夠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的道理。在陳列室里,他們觀看了有關中國革命和農(nóng)民運動的文件,審視著從梭標到鐮鋤那樣原始的斗爭武器,看到正是一個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jié)合的偉大思想,賦予這些原始的斗爭武器以不可戰(zhàn)勝的威力。至于我們,在毛澤東思想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人,分這一點的體會,是十分親切,十分深刻的。這一間座落在廣州市區(qū)的紅色的建筑物,不是一個簡單的革命遺跡,它體現(xiàn)了一個光輝的革命戰(zhàn)略思想,代表著一條取得革命勝利的道路。
可不是么?遠在三四十年前,在當時革命中心的廣州舉辦這么一個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充分表明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杰出代表的中國無產(chǎn)階級,還在自己最初登上政治舞臺的年輕時代就具有了偉大的眼光,看到了農(nóng)民同盟軍的偉大作用。革命完全證明,這是一條走向勝利之路。我國的無產(chǎn)階級正是這樣,派遣了自己的先鋒隊,到農(nóng)村去,同農(nóng)民結(jié)成鞏固的聯(lián)盟,把農(nóng)民組織成為革命的主力軍,建立起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武裝斗爭,通過農(nóng)村長期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勝利的。朋友們一再表示說,他們在這里獲得極為深刻的印象。想來大概同我們一樣有這種感受吧?廷一天,我們還走過“六二三路”,到過海珠橋前,還去紅花崗瞻仰了廣州公社起義烈士陵園。在廣州,兒乎每一寸土地都有過革命史跡,都灑過烈士的鮮血,都印上革命列車走過的軌跡。_在結(jié)束這一次參觀的時候,主人和客人都顯得相當激動。我說:“這些史跡現(xiàn)在大都建設成最美麗的花園了。這樣做,既是對過去的懷念,又是對現(xiàn)在的策勵,對無限光明的未來的憧侃”客人們回答得很好:“只有不忘記過去的人,才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