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人言?是人們對事物認知的表達和評論,它可以是語言,是文字。因為人絕不可能脫離群體而單獨生活,因而就絕不可能不受任何約束而放任自由,約束我們的,便是各種形式的人言。它無處不在,是有幾分可畏的。
人言讓人敬畏的地方,在于它的范圍之廣,在于它的力度之大。一人言也就罷了,如若是千人言、萬人言,怎么讓人招架得住?這千萬人言,之所以角度相同,認知相同,可能是因為這千萬人心中相同的道德標準與行為尺度;也有可能是人們跟隨大眾,人云亦云的結果,同時也不排除是有心人的別有用心之舉。
正義的人言因為如此,在地震時獨身逃脫的教師“范跑跑”在事后仍不知羞愧地大言“人性使然”之時,人言的浪潮轟然而上,豎起良知的航標;在郭美美扯謊炫富小姐生活之時,人言的聲勢擁然而至,刮起“艱苦奮斗”的風潮。在那么些時候,當?shù)赖碌钠鞄帽凰麄兯撼兜闷茽€不堪,當法律還沒有立場管制這樣丑陋的人性之時,什么讓我們辨別美丑和善惡?我想,就是正義的人言吧,只要有一把道德的火種,人言必將是以燎原之勢席卷而來,丑惡的人性也必將被人言剝開層層掩蔽,鋪在陽光之下。
如何不說。人言的力量之大,不可估量。人言如同一堵防火墻,為人們守住最后的道德的底線。也只有畏人言,社會才得以和諧發(fā)展,陽光普照。
看那商紂、隋煬等人,均是不畏人言之人,以己之樂,害民以苦。他們從未把百姓之言、天下之論置于心中,甚至輕視、無視。最后,人言的浪潮將之淹沒,將他的王朝也一并推翻,不畏人言之君,終不久矣。再看唐太宗,察人言、納人言、畏人言,“以人為鏡而明得失”,創(chuàng)造了“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畏人言之君,得民心、得天下、得名留青史。
由此而得,我們要畏人言,敬畏應畏之人言。那什么是應畏的人言呢?我想,這樣的人言必將代表正義,代表公平,代表真理,造福于人類,造福于這個世界。這樣的人言才是真正的人言,才是應畏的人言,這樣的人言是不可抹滅的。林肯的話說得真好,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欺騙所有的人,也可以永遠欺騙一部分人,但你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的人。只要正義的人存在,只要道德的標準存在,應畏的人言便會存在。而那些帶著落后、自私與丑陋的“人言”,我們應該加以識別,將其澄清,將其駁倒。
讓我們畏應畏之人言,在心中懷有道德的標尺,衡量美善與丑惡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