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遍天下的成語故事

拼音táo lǐ biàn tiān xià
基本解釋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滿天下”。
出處明·焦竑《玉堂叢語·薦舉》:“愛樂賢士大夫,與共功名,朝有所知,夕即登薦,以是桃李遍天下。”
桃李遍天下的典故
唐朝時期,武則天奪權執政,她為了鞏固政權,對外招賢納士,網絡人才。宰相狄仁杰,為人正直,心地無私,深受武則天的信任,他推薦幾十名人才都受重用,有人對狄仁杰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桃李遍天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昂首伸眉 |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乃欲仰首伸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耶!” |
易放難收 | 宋·朱熹《答鞏仲至》:“所謂修辭立誠以居業者,欲吾之謹夫所發以致其實,而尤先于言語之易放難收也。” |
進種善群 | 清·張鶴齡《法人篇》:“且變法之后,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此進種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決也。” |
所作所為 | 明 李贄《答周西巖書》:“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個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 |
反求諸己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射者正己而后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
易子而教 | |
物腐蟲生 | 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
心里有鬼 | 莫應豐《將軍吟》第28章:“你這個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