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 |
化雨:適時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風吹拂人;似及時的雨水滋潤大地一樣。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來稱頌師長的教誨。 |
是非口舌 |
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
誅求無度 |
斂取、需索財賄沒有限度。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情勢。 |
春風風人 |
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及時給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幫助。 |
朝令夕改 |
早上發的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無所適從。 |
壽元無量 |
壽元:壽命;無量:沒有限度。祝人長壽的頌辭。 |
東扶西倒 |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語。世界的千倍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為大千世界。后泛指廣大無邊紛紜復雜的世界。 |
隳肝瀝膽 |
隳:毀壞;瀝:液體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誠無比。 |
鬼頭鬼腦 |
形容舉止詭秘;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不治之癥 |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進讒害賢 |
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
半夜三更 |
三更:舊時一夜分為五更;半夜子時為三更;即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
|
生拉硬扯 |
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強別人聽從自己。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笑貌聲音 |
笑貌:表情;聲音:談吐。指人的言談、態度等。 |
空腹高心 |
腹內空虛而目空一切。形容并無真才實學。 |
故態復萌 |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敗德辱行 |
敗壞道德和操守。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
霜露之悲 |
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
竹籃打水一場空 |
比喻費了力沒有效果。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語助詞;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仰望著高山,效法著大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哀兵必勝 |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
張徨失措 |
見“張皇失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