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忘憂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傳說食萱草能令人忘憂,指想法解憂。
出處《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同‘萱’)草,言樹之背?”毛傳:“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
基礎信息
拼音xuān cǎo wàng yōu
注音ㄒㄨㄢ ㄘㄠˇ ㄨㄤˋ 一ㄡ
繁體萲艸忘憂
感情萱草忘憂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人處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壯氣吞牛(意思解釋)
- 犬馬戀主(意思解釋)
- 溝滿壕平(意思解釋)
- 陌路相逢(意思解釋)
- 形神不全(意思解釋)
- 顧后瞻前(意思解釋)
- 學而時習之(意思解釋)
- 舉賢任能(意思解釋)
- 肝膽過人(意思解釋)
- 三長兩短(意思解釋)
- 結駟連騎(意思解釋)
- 作亂犯上(意思解釋)
- 走南闖北(意思解釋)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釋)
- 戰天斗地(意思解釋)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釋)
- 兵微將寡(意思解釋)
- 動魄驚心(意思解釋)
- 叫苦連天(意思解釋)
- 如癡如醉(意思解釋)
- 清風勁節(意思解釋)
- 故態復萌(意思解釋)
- 妙語連珠(意思解釋)
-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釋)
- 敗德辱行(意思解釋)
- 細水長流(意思解釋)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釋)
- 走過場(意思解釋)
※ 萱草忘憂的意思解釋、萱草忘憂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不動聲色 |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
經文緯武 | 治理國家的本領,文的武的都具備。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
蠢蠢欲動 |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形容像蟲子一樣開始動彈。比喻敵人策劃準備進攻;或壞人準備搗亂破壞。 |
患難與共 | 患難:危險艱苦的環境;與共:在一起。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 |
進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節。指重視根本、主要的東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無時無刻 | 時、刻:時間;時候。沒有一時一刻。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萬馬奔騰 | 像無數匹馬奔跑跳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奔騰:跳躍著奔跑。 |
永垂不朽 | 朽:磨滅。指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永遠不會磨滅。” |
團團轉 | 回環旋轉,形容不知道怎么辦好。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繚亂,心神迷亂。 |
難上加難 | 難:不容易。形容極端的難度。 |
有目共睹 | 睹:看見。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形容極其明顯。 |
斗水活鱗 | 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通今達古 | 同“通今博古”。 |
黑天半夜 | 指深更半夜。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
安閑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
閑情逸趣 | 同“閑情逸致”。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生知安行 |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大道。 |
逢人說項 |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
轉彎磨角 | 見“轉彎抹角”。 |
力屈道窮 | 屈:竭,窮盡;道:途徑,辦法;窮:盡。力量辦法都已窮盡。 |
西學東漸 | 漸:流入。西方的各種學說向東方流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