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功起釁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貪求事功而挑起爭端。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5回:“孟明等貪功起釁,妄動干戈,使兩國恩變為怨?!?/p>
例子《清史稿·屬國·緬甸》:“鄂寧復奏應琚貪功起釁,為朱侖等諱飾,又不令湯聘。”
基礎信息
拼音tān gōng qǐ xìn
注音ㄊㄢ ㄍㄨㄥ ㄑ一ˇ ㄒ一ㄣˋ
繁體貪功起釁
感情貪功起釁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在此一舉(意思解釋)
- 聲東擊西(意思解釋)
- 短褐不全(意思解釋)
- 不動聲色(意思解釋)
- 催人淚下(意思解釋)
- 光前耀后(意思解釋)
- 緣慳分淺(意思解釋)
- 滿山遍野(意思解釋)
- 拂袖而去(意思解釋)
- 言而無信(意思解釋)
- 促膝談心(意思解釋)
- 萬里長城(意思解釋)
- 歸馬放牛(意思解釋)
- 風俗人情(意思解釋)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釋)
- 舞刀躍馬(意思解釋)
- 面有難色(意思解釋)
- 古往今來(意思解釋)
- 穩如泰山(意思解釋)
- 欺人自欺(意思解釋)
- 斗南一人(意思解釋)
- 快人快語(意思解釋)
- 裊裊婷婷(意思解釋)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釋)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釋)
- 慮周藻密(意思解釋)
- 天相吉人(意思解釋)
- 表面文章(意思解釋)
※ 貪功起釁的意思解釋、貪功起釁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鳴鑼開道 | 鳴鑼:敲鑼。封建時代官吏出行時;前面差役敲鑼;吆喝行人回避?,F多比喻為某種事物的產生制造輿論。 |
含辛茹苦 | 茹:吃;辛:苦。形容備受艱難;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
后繼有人 | 繼:繼承。指后面有繼承的人。 |
疚心疾首 | 疚:久病,憂慮。因歉疚而內心不安。心中不安,頭痛腦脹。形容十分悲痛憂愁或不安。 |
不敢茍同 | 茍:茍且。不敢隨便地同事。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度。 |
棟梁之材 | 可以做屋棟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夠擔當重任的人。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
不卑不亢 |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萬里長城 | 指我國長城。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F也比喻人民的軍隊。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后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懸石程書 | 形容勤于政事。 |
煢煢孑立 | 孤獨無依的樣子。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匡謬正俗 | 糾正錯誤,矯正陋習。 |
斗水活鱗 | 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一鼓作氣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面有難色 | 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 |
美人遲暮 |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稱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亡:無;命:名;亡命: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亡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類人(含貶義)。 |
膽大心小 | 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 |
取之不盡 | 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
雷大雨小 | 比喻說得多,做得少,聲勢很大,實效很小。 |
時運亨通 | 指時運好,諸事順利。 |
性命攸關 | 攸:所。形容事關重大,非常緊要 |
千真萬確 |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別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F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 |
壯心不已 | 指有抱負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壯志仍不衰減。壯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