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慈子孝的成語故事

拼音fù cí zǐ xiào
基本解釋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出處《禮記 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的典故
春秋時期,衛莊公十分喜歡他的寵妾生的兒子州吁,大夫石碏勸諫他不要過分溺愛,說驕奢淫逸會讓他走上邪路,只有從小教育他“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莊公不聽勸諫,結果州吁殺桓公而自立,把國家治理得亂七八糟。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父慈子孝)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挑三揀四 | 徐特立《讓革命的紅旗世代相傳》:“他們一旦了解了過去的痛苦,就會懂得今天我們對工作挑三揀四是多么不對!” |
功虧一簣 | 《尚書 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
屈指可數 | 唐 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 |
邇安遠至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
剛正不阿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元·無名氏《隋何賺風魔蒯徹》第三折:“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這的是強中自有強中手。” |
同病相憐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金光閃閃 | 《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面上金光閃閃,手中雪刃輝輝。” |
香銷玉沉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盆記》:“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逬,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