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寄死歸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ēng jì sǐ guī
基本解釋寄:暫居。生似暫寓,死如歸去。指不把生死當(dāng)作一回事。
出處《淮南子·精神訓(xùn)》:“生:寄也;死:歸也。”
生寄死歸的典故
傳說上古時(shí)期,大禹治水有功而成為華夏領(lǐng)袖。一次他去南方省份巡視,與隨從坐船到江心,突然一條黃龍把船托到半空,船上的人頓時(shí)五色無主。大禹則大笑道:“我受命于天,竭力而勞萬民。生,寄也;死,歸也。”黃龍見嚇不到大禹,于是就倉皇而逃。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生寄死歸)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革風(fēng)易俗 | |
德重恩弘 | 唐·韓愈《袁州刺史謝上表》:“顯榮頻煩,稱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
卑諂足恭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 |
歇斯底里 | 茅盾《嚴(yán)霜下的夢》:“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見許多狼,張開了鋸樣的尖嘴,在撕碎美麗的身體。”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氣充志驕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xùn)》:“遂合諸侯于嘉陵,氣充志驕,淫侈無度。” |
膽寒發(fā)豎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wù)呙也荒懞l(fā)豎,永為子孫之戒。” |
來蹤去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 |
廣闊天地 | 毛澤東《<在一個(gè)鄉(xiāng)里進(jìn)行合作化規(guī)劃的經(jīng)驗(yàn)>一文按語》:“農(nóng)村是一個(gè)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