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賈而沽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àn jià ér gū
基本解釋賈:通“價”。善賈:好價錢;沽:出賣。等好價錢賣出。比喻懷才不遇,等有的賞識的人再出來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職。
出處《論語·子罕》:“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價)而沽諸?”
善賈而沽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自認為當權者會推行他的仁政,在魯國任職期間,魯君受到季氏的控制,他只有感嘆:“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魯君沒有重用他,他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行。”于是抱著“善賈而沽”的念頭去周游列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善賈而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革風易俗 |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
哀而不傷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 |
旁征博引 | 清 王韜《淞隱漫錄》:“生數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薄暮冥冥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
學而不厭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指天誓日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其若可信。” |
一場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0回:“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