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求多福的成語故事

拼音zì qiú duō fú
基本解釋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會得到更多的幸福。
出處《詩經·大雅·文王》:“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自求多福的典故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專門有一首詩夸頌周文王秉承了上帝的意志,滅掉殷商。文王不只榮宗耀祖,使子孫百世做天子諸侯。他的子孫要以文王的德行作為榜樣,以商紂作為借鑒,要經常自我反省,勤修賢德,發奮圖強,自求多福。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自求多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痛不欲生 | 宋 呂大鈞《吊說》:“其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胡作非為 | 清 李汝珍《鏡花緣》:“或誣好吃懶做,或誣胡作非為。”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長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則一片西飛一片東,歲月匆匆。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舉善薦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萬無一失 | 漢 枚乘《七發》:“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