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附飽揚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 fù bǎo yáng
基本解釋附:依附,歸附;揚:飛揚。指不得志時即來依附,得志時便遠走高飛。比喻人貪婪自私,沒有情義。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慕容垂載記》:“且垂猶鷹也饑則附人,飽便高揚。”
饑附飽揚的典故
南北朝時期,前燕王的兒子慕容垂因受到排斥就去投奔親秦王苻堅。苻堅十分隆重地迎接他。宰相王猛認為慕容垂有雄才大略,應該殺了他。苻堅不聽。權翼認為慕容垂是饑餓的老鷹吃飽了就會離開。后來慕容垂成為后燕的第一位君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饑附飽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門心思 | 孫華炳《重賞之下》:“他自己又到圖書館借來關于數控的書,什么也不顧了,一門心思鉆研起來。” |
用智鋪謀 | 明·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韓元帥率領軍卒,驅將校用智鋪謀。” |
零光片羽 | 黃遠庸《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其所對北京內外記者所言,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 |
心里有鬼 | 莫應豐《將軍吟》第28章:“你這個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不費吹灰之力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 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
萬里長城 |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
光前啟后 | 明·王九思《繡停針·壽康對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鳳毛麟角,光前啟后。” |
鐵樹開花 | 明 來集之《鐵氏女》:“頓開鸚鵡籠,扭上鴛鴦配。定教那鐵樹開花還結子。” |
國泰民安 |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