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楫中流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 jí zhōng liú
基本解釋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出處明 韓守益《蘇武慢 江亭遠眺》:“擊楫中流,投鞭思濟,多少昔時豪杰。”
擊楫中流的典故
晉元帝在江南建立東晉,北方及中原的大部分土地被外族所占。祖逖準備率軍收復中原,朝廷只給他奮威將軍的虛名,祖逖率領他的100多家人渡江北伐,在江中中流擊楫,發誓收復中原。后來他果真收復大片失地,但東晉根本無心抗戰
晉祖逖帥師北伐,渡江于中流,敲擊船槳立下誓言:不清中原 不罷休。見《晉書·祖逖傳》。后因以“擊楫中流”稱頌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激烈壯懷和慷慨志節。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擊楫中流)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名山大川 | 《尚書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
一錢太守 | 清·李漁《無聲戲》第二回:“成都有個知府,做官極其清正,有一錢太守之名。” |
旦夕之間 | 漢·無名氏《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
前瞻后顧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七十致仕》:“死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遠,夜行不休,前瞻后顧,無所棲歸,不亦太可憐乎!” |
胸有成竹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照葫蘆畫瓢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列風淫雨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尚書大傳》有‘別風淮雨’,《帝王世紀》云‘列風淫雨’;‘別’、‘列’、‘淮’、‘淫’,字似潛移;‘淫’‘列’義當而不奇,‘淮’‘別’理乖而新異。 |
目不轉睛 | 晉 楊泉《物理論》:“子義燃燭危坐通曉,目不轉睛,膝不移處。” |
十全大補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5回:“只見一個醫生在那里和他診脈,開了脈案,定了一個十全大補湯加減,便去了。” |
歸十歸一 | 白誠仁、何紀光《小紅軍》:“你看他,又背紅纓槍又拿手榴彈,收拾得歸十歸一,真像個久經鍛煉的紅軍戰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