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譚的成語故事

拼音lǎo shēng cháng tán
基本解釋譚:同“談”。指年老書生的平凡議論。比喻人們聽慣了的沒有新意的話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p>
三國時期,魏國術士管輅精通《易經》,尚書何晏和鄧煬請管輅為他們算命何時才能升到三公之位。管輅不敢得罪他們,看了卦相,他講大道理,請何晏忠于職守、體察民情、廣施恩德,才能位列三公。鄧煬很不高興地說這是老生常談的東西。
老生常譚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老生常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風言影語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致趙秋舲書》:“猥以春來王粲之不歸,論傳海外東坡之憶死,風言影語,莫識來因,一介鯫生,何忌何惜!” |
素昧平生 | 唐 段成式《劍俠傳 郭倫觀燈》:“素昧平生,忽蒙救護,脫妻子于危難,先生異人乎?” |
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歡喜不盡,暗說道:‘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td> |
剛正不阿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
浪跡江湖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跡江湖?!?/td> |
吸血鬼 | |
靡所底止 | 《詩經·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 |
有約在先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老夫人,這事本已有約在先,況兼孩兒又執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緣分了?!?/td> |
夜深人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翊笸跷髅娼槐鄱际虑?,何以異于牛后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