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一生的成語故事

拼音jiǔ sǐ yī shēng
基本解釋九:表示次數(shù)或多數(shù)。形容多次經(jīng)歷生死危險(xiǎn)而幸存。比喻情況極其危險(xiǎn)。
出處戰(zhàn)國 楚 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唐 劉良注:“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
九死一生的典故
戰(zhàn)國時(shí)期,楚國詩人屈原得到楚懷王的重用,主張聯(lián)齊抗秦,在同貴族子蘭、靳尚的斗爭中被免職。楚頃襄王時(shí),他被流放到邊杜,但他的心還惦記著祖國和人民,他寫詩“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充分體現(xiàn)他的決心。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九死一生)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捻神捻鬼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聲!” |
狐群狗黨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劉鋤項(xiàng),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咱這黥面當(dāng)王!” |
大有可為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地方雖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為。”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元 無名氏《爭報(bào)恩》第一折:“則愿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bào)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青山綠水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fù)俗累。” |
四書五經(jīng) | 漢 班固《白虎通 五經(jīng)》:“五經(jīng)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 朱熹著有《四書集注》。 |
肝膽過人 | |
沒里沒外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
止于至善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xué)》:“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yàn)橛廾帘J囟允称涔@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