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錯就改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ī cuò jiù gǎi
基本解釋知道自己錯了就立即改正。
出處王朔《劉慧芳》:“我這人缺點很多,知錯就改便是其中之一。”
知錯就改的典故
尚書令左雄曾推薦冀州刺史周舉為尚書,又推薦冀州刺史馮直為將帥。馮直因分贓而犯法。周舉因此上書彈劾左雄。左雄不解,就問周舉為何要這樣。周舉列舉出趙宣子支持韓厥殺自己的仆人的例子。左雄立即知錯就改,原諒了周舉。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知錯就改)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服低做小 | 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節,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塵埃。” |
天經地義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
學貫中西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 |
一軌同風 | 《晉書 苻堅載記上》:“一軌九州,同風天下。” |
謳功頌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痛定思痛 | 唐 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愿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戒驕戒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
形影相顧 | 《晉書·桓溫傳》:“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顧,隕越無地。” |
緣慳分淺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22回:“緣慳分淺,不獲再睹豐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