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藏珠的成語故事

拼音pōu fù cáng zhū
基本解釋破開肚子藏入珍珠。比喻自秘或惜物過甚。
出處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太宗貞觀元年》:“吾聞西域賈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諸?”
剖腹藏珠的典故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對大臣們講了一個故事:“西域有一個商人,偶然間得到一顆非常稀有的珍珠。因為這顆珍珠很值錢,商人一直很擔心別人會來偷他的珍珠,所以,想盡辦法要把它藏在一個比較隱密的地方。不過,盡管他換了多少地方,他都覺得不夠安全。有一天,他終于想到一個自以為最好的辦法,他把自己的肚子剖開,把珍珠藏在肚子里。當然商人最后就死了?!?/p>
唐太宗講完故事后,就問大臣們說:“你們說世界上真的有這種人嗎?”
大臣們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
唐太宗接著說:“商人的行為的確很荒謬,但是,有的人為了貪污而失去性命;有些皇帝為了追求享樂就斷送國家的未來。他們的行為不就和那個商人一樣笨嗎?”
淳于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歸隱道門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剖腹藏珠)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早出晚歸 | 《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td> |
費盡心思 | 曾樸《孽?;ā返?1回:“后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
光前耀后 | 元·亢文苑《一枝花·為玉葉兒作》:“大丈夫崢嶸恁時候,扶湯佐周,光前耀后,直教萬古清名長不朽?!?/td>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td> |
無時無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td> |
空費詞說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計,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愛,未必能行,使仆空費詞說耳!”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td> |
過而能改 | 《左傳·宣公二年》:“吾知所過矣,將改之?;锥唬骸苏l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刀光劍影 |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庇帧哆叧菍ⅰ罚骸暗逗某哂埃瑒Ρ咝俏摹!?/td> |
鬼鬼祟祟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