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篋探囊的成語故事

拼音jiē qiè tàn náng
基本解釋盜竊箱籠等財物。同“揭篋擔囊”。
出處《舊唐書·酷吏傳序》:“雖云固矣,而猶逾坦掘冢,揭篋探囊,死者于前,盜者于后,何者?”
暫未找到成語揭篋探囊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揭篋探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吸血鬼 | |
普天同慶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百猥頒厚賚。” |
舊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廣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 |
掉以輕心 | 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 |
安于現狀 |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 |
蝶粉蜂黃 | 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 |
源源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
觸目皆是 | 魯迅《華蓋集續編 一點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 |
紛亂如麻 | |
扶搖直上 |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