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心叵測的成語故事

拼音jū xīn pǒ cè
基本解釋叵:不可;測:推測;料想;居心:存心;指懷著某種念頭。存心險惡;估摸不透。
出處清 林則徐《使粵奏稿》:“且其居心叵測,反覆靡常?!?/p>
三國時期,曹操準備率軍攻打孫權與劉備,擔心涼州馬騰趁機作亂,就采用謀士荀攸的建議,封馬騰為征南大將軍,騙至許昌殺害。馬騰不相信侄兒馬岱說曹操是一個居心叵測的人,就帶兒子馬休一起去許昌,結果被曹操殺害。
居心叵測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居心叵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離題萬里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其結果,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仿佛像個才子,實則到處害人。” |
長噓短氣 | |
一絲不茍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茍,升遷就在指日?!?/td> |
狐群狗黨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劉鋤項,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咱這黥面當王!” |
吉星高照 | 陳殘云《熱帶驚濤錄》:“那是他在香港當學徒時刺上的,帶有‘吉星高照’之意。” |
秋水伊人 | 《詩經 秦風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防患于未然 | 《周易 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稑犯娂?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外圓內方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郅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圓,朋黨構奸,罔上害人?!?/td> |
胸有成竹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td> |
自強不息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