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題記
宋濂,文學家,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幼時酷愛讀書,刻苦而勤奮。
我,無名小卒,一個有過輝煌亦走過低谷的中學生,以書為樂,以勤而學。
我與宋濂比勤奮?于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古今大戰橫空出世……
第一回合讀書
宋濂的童年并不完滿,一個“貧”字讓他的生活舉步維艱,每一步都是一個深深的泥潭。可以想象在那樣一個大雪數尺的的嚴冬寒夜,孤燈不眠,抄一本借來的書卷,手指泛白,毫無血色,眼里布滿血絲。整個人或許已經在寒風里失去了知覺,卻仍舊不停歇,毫無松懈。他于勤奮,綽綽有余。
畫面切換,轉到窩在被窩里捧著書的我,無論窗外風多大雨多大,都消逝在房間暖黃色的燈光中。但,環境條件的好壞并不能隨意更改我的勤奮。疲憊如斯,依舊是一顆專注的心,永不停息。
同樣的勤奮,環境懸殊,吾略輸一等。
第二回合求教
宋濂對知識的渴望已達到極致,不惜跑到百里外向當地名望請教,任其叱哆也禮數愈周到;不惜冒著嚴寒踏雪從師,身旁皆華衣學生也只一心一意向著學業。從師之艱也被勤奮幻化。
而我在求教上亦是秉承著勤奮的作風,不驕不躁,虛心好問。常有疑難便去請教老師,保持著基本的禮節。有時為了尋找某些資料也不惜大費周折,奔波于各大書店,周旋在各大網站,直到達成目的方才罷休,這份勤奮該是難能可貴了。
求教路艱,勤則取勝,吾毫分之勝。
兩個回合的賽況已公諸于眾,是該為敗而沮喪,還是為勝而歡悅?勝敗常事,留給我們的只有更多的反省。21世紀的生活條件已經不如當初,在如此安逸舒適的日子里,我們還怎能無動于衷。來吧,用勤奮抒寫一曲成功歌謠。
前有宋濂,后有來者。是你還是我?
我與宋濂比勤奮,有始無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