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了線的風箏,還能飛嗎?——題記問世間情為何物?答曰:“乃人與人之間心靈的問候。”這問候便是當對方最脆弱時的解藥,那親情便是最好的配方。
每每造訪姑姑家時,總見客廳的正墻上掛著一只紙糊的風箏,那風箏不大,是最常見的菱形狀,我很好奇,便伸手想要去摸它,可是被爸爸攔住了:“不能摸。”“為什么?”我不解地問。“沒關系的。”這時,姑姑笑瞇瞇地走了過來,“這可是你爺爺送給我的呢!那時……”當姑姑講完了以后,我才了解到其中的故事:
姑姑小時侯,家里的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她人窮志不窮,在學校里是數一數二的尖子生,可由于客觀原因,被同學們瞧不起。當時,學校里很是流行風箏,甚至風箏的優劣就代表著自己地位的高低,可是,風箏也不是說有就有的,姑姑也好強,請求爺爺給她買個風箏,但是爺爺始終不同意,姑姑便和他鬧起了別扭,想要絕食,整天躲在被窩里抹眼淚。爺爺看見了,心里也不舒服,畢竟是自己的親骨肉。半夜,跑到樹林子里拔竹子,回到家把竹子劈成四段,在煤油燈的映照下,把報紙一張張地糊上去,一直做到拂曉。早上,姑姑起來,看見桌上放著只風箏,很是高興,又有點羞愧于昨晚的行為,低著頭去道歉,一開門,看見爺爺還沒有起床,可是發現了他腿上無數個蚊蟲叮咬的小包,潸然淚下,發現爺爺原來是那么地愛她,可她卻渾然不知。她帶著風箏去了學校,本是應該高高興興的,可是,在放的時候,線斷了,不過風箏還在。姑姑很心痛,又害怕爺爺知道,于是把奶奶縫衣服的線搓起來,穿成粗繩,和風箏接起來。雖然風箏就算接上也不能飛了,但是,她卻把風箏視為心肝寶貝,一直珍藏著,將爺爺對她的愛收藏在心底。
風箏雖然斷了,但是它的支架還在,就像父愛一樣,雖然看不見,但是能感覺到。
風箏雖然斷了,但是還能接上,就像父愛一樣,一直縈繞在我們身邊。
斷了線的風箏,亦能非,且越飛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