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多美麗呢?
——題記
還記得小時候跟著老師稚氣而認真地念著“道德,道德”的情景,握緊了筆一筆一劃在生詞本上書寫的“道德,道德”的痕跡;很小的時候,我就在老師父母的諄諄教誨中懂得道德的可貴。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多么質樸的話語啊,細細品味,就發現平淡之中蘊含著蓬勃的朝氣,如同旭日東升般的能量,使生活如春天般流光溢彩。
在公交車上讓座似乎是一個早已被人們談厭了的話題,小學時作為一個沒有新意卻百套不厭的寫作題材已在我筆下重現了幾百次了吧。周五放學和爸爸乘公交車回家,起先車上很空,幾站下來,人流涌入,車上便擁擠得讓人有些窒息了。密林般立起的胳膊肘隨著車的顛簸不斷摩擦碰撞。搖晃間,我輕輕握住一邊冰冰冷冷的扶手,漠然地注視著一切,思緒卻飄散在窗外飛馳而過的風景之間。
此時此刻完全沒有注意到坐在身邊的爸爸早已變更了姿態。
他把座位讓給了一個略微發福而顯得有些臃腫,手牽著頂一個西瓜頭的小孫子,又穿著看起來十分廉價的羽絨服的老人。老人吃力地把那白白胖胖的孫子擱在自己腿上,握緊了欄桿,連聲說謝謝。
我有些驚異,半張著嘴滿臉疑惑地瞧了瞧爸爸。他的微笑還沒有收起,眼里融化著日光照射下晶瑩的雪花,充盈著春天明媚的色彩。他倚靠在一邊靜靜地把弄著手機,而我心中泛起一陣微波。那老掉牙的作文情節正輕描淡寫,為我勾畫出一幅淡然的水彩,很生動,很平淡,很深刻。
那就是道德的姿態吧。爸爸站立著微笑的姿態,猶如初春夾著早梅芬芳徐來的微風,在我心頭降下一場溫柔細雨,平淡細膩,心曠神怡。
說到道德,我總會想起那些公益廣告——
夜深了,小姑娘嚴嚴實實地裹著一條厚圍巾,騎著那輛破舊的大自行車回家。冬日的夜晚浸透在凜冽的寒風之中。人們早早地熄了燈,四周黑壓壓一片,盡是殘墻斷瓦一般簡陋的屋房,不時傳來野狗的狂吠。她驚恐地回了回頭,腳踏得更快了。她喘著粗氣,唱著歌,飛馳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小巷里,歌里摻著急切。轉過這道彎,終于看見了一絲光亮,還伴著裊裊的輕煙。
她長長地舒了口氣,親昵地喊了聲“大爺,這么晚了您還不回家呀!”
“就回,就回了。”大爺禿頂,戴著副銀框的舊式眼鏡,臉上總是掛著深深的皺紋與慈愛的笑容。小姑娘騎著自行車搖搖晃晃地行駛起來。老大爺抬起頭來看了看,起身撩起一盞小燈,橘色的燈光悄悄地蔓延開來,像一輪初升的太陽……她緩緩地轉過頭。“謝謝,大爺。”
這是一則公益廣告,好溫馨。也許這些細微的愛與禮也屬于道德的范疇吧。道德的姿態,定格在老人舉起小燈的一剎,定格在女孩回笑容的一剎。
濮存昕說:“我相信,文明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近的觸手可及。有時候,文明離我們只不過是10厘米的距離;有時候,也許只是幾十厘米的寬度;也有時候,可能只是一張紙的厚度。我相信,其實文明,就在我們心中。我們會在生活中不經意地流露著。有時,多一個手勢,對別人來說,就是多一份體諒;還有時,多一點耐心的等待,對別人來說就是一種關愛;有時,多一點點分享,對別人來說,就是多一份溫暖。”
道德便是那些生活的細枝末節,總是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姿態。一點點美麗的舉止,在道德光輝的籠罩下,便升格為了文明、愛心、環保、奉獻等等了。
汲取著心靈與情感的精華,道德是多美麗呢?像一股涓涓細流,從一個生命呱呱墜地的時候,就一絲一絲潛移默化地沁入了生活的土壤,滲透成如古樹交錯縱橫的老樹根一般粗壯的脈搏。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