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名字與一種精神連在一起并能夠為大眾所接受,古今中外屈指難尋,但是,一個年
輕的生命卻做到了,他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樹立了一種精神,這就是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
在離開雷鋒的幾十個春秋里,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并沒有因為失去了雷鋒而丟掉一種精神,相反,雷鋒精神處處綻放光芒。
在偏僻山村漏雨的教師室,一位女教師正在給學生上課,整個學校一共十二名學生,全都在一個教室上課,一到六年級全部的科目都是她任教。她既是班主任又是校長,又是炊事員。每天中午還要為這一到六年級的十二個學生燒飯。遇到下雨的日子,學校門前的一條小河的河水就暴漲。這條小河是學生們上學、放學的必經之路。這位老師又多了一個任務,背學生們過河。夏天還好一點,到了冬天,刺骨的河水冰得她幾乎站不穩腳,就這樣幾十年來她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一到病痛復發的日子,她疼得站不起來,可她還是堅持著不落下一天的課。家里人實在看不過去,讓她放棄這份工作。可她卻說:“我放不下這些孩子們呀!”
還有一位老人:白芳禮。這位老人用自己的行動為三百個學生捐出了他畢生的積蓄。人們如此評論:“一個饅頭,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簡單生活;三百學子,35萬捐款,他就這樣感動中國。”白芳禮老人有穩定退休金,過著極端清貧樸素的生活,常常撿別人鞋穿。他還出去蹬三輪賣苦力掙錢。他把自己省吃儉用,靠賣苦力掙的錢全部捐出去。他以自己老邁的九旬之軀,驚天動地的壯舉,激起了人們心中的波瀾。由白芳禮老人,我知道了什么叫“積小善成大善”,什么叫“大愛無言”。白芳禮老人讓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你從事的職業多么卑微,只要你竭盡全力去愛,去奉獻,你都會變得高貴,受人愛戴。”
讓我們在雷鋒精神的指引下,與愛同行,學會生活,學會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