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了,我相信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包粽子很簡單,就是拿粽葉把料包起來煮熟了就好了。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就錯了,其實,包粽子有很多的學問的。
首先是浸米。包粽子要用糯米,米要事先浸潤一下,這一步工作最好放在包粽子的前一天進行。浸時,先把米淘干凈,然后倒人容器,加人稍多的水,靜放即可。
其次是洗煮粽葉。選用完好的粽葉洗凈后,放在開水里燙或煮一下即可。
再次是拌料。當一切準備就緒,開始包粽子時,首先是拌料。我國民族眾多,各地風貌人情、地方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拌料方法也舉不勝舉,無法一一說明。這里,我只講講江浙地區的常見方法。
最簡單的是“白粽”,只有純糯米一樣東西。較簡單的有豆粽、花生粽等,只要把赤豆(蠶豆也行)、花生等東西和在糯米中,以糯米為主即可。較難配的是肉粽,顧名思義,即夾肉粽。肉最好是稍咸的,精多肥少。和時,把肉切成小塊,米中倒人適量醬油、味精,放置待用。如果是包雞肉粽,最好也稍微放一點豬肉,也可放點牛肉干等。最復雜的是“嘉興百包粽”,它用料很多,如瓜子仁、花生仁、松仁、核桃肉、火腿絲、紅綠絲、蓮心、棗肉等,這些適量即可,用得多的是豆沙,豆沙要多放一點糖。包前,先把前面說的東西包在豆沙中,團成一個小球。
拌料結束,接著是包粽。包法也多種多樣,而且隨粽葉不同而不同。就粽子的形狀來說,有夾腳棕、小腳粽、秤陀粽、三角棕、八角粽、蒲包粽(現在有人稱魔方粽),等等。包法不一,各有千秋。包時注意:豆粽里面的用料要均勻;肉粽、百包粽的餡心要在中間,但不宜太大、太多,否則會隔斷糯米。包粽子是一樁看來容易、實際卻較難掌握的技藝,得下一番工夫才能學會。
?最后一步是煮棕。煮粽時,把粽子都放在大鍋中,但甜味的和咸味的要分兩只鍋,加上浸沒粽子的水,先用旺火把水燒開,再用文火加熱半小時。煮好后,千萬不能馬上揭開鍋,而要炯半天才行,這樣煮出來的粽子才香黍占可口。
怎么樣,包粽子是不是也要很大的學問呢?知道這些,就能試下自己包粽子了,但我們吃到自己包的粽子時,一定會覺得非常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