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門怨三首
長門怨三首。唐代。劉皂。 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宮殿沈沈月欲分,昭陽更漏不堪聞。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蟬鬢慵梳倚帳門,蛾眉不掃慣承恩。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殘妝空淚痕。
[唐代]:劉皂
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
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
宮殿沈沈月欲分,昭陽更漏不堪聞。
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
蟬鬢慵梳倚帳門,蛾眉不掃慣承恩。
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殘妝空淚痕。
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
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
宮殿沈沈月欲分,昭陽更漏不堪聞。
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
蟬鬢慵梳倚帳門,蛾眉不掃慣承恩。
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殘妝空淚痕。
《長門怨》這首樂府舊曲,從它的起因和來歷看,就是專門描寫和抒發宮怨的作品。劉皂此作也不例外。封建帝王一個人霸占了無數婦女,所謂“后宮佳麗三千人”。大部分人都因為青春虛擲、幸福無望而極端痛苦。出于對這些婦女的同情,出于對不合理的妃嬪制度的不滿,宮怨——或者直揭慘狀,或者代婦女舒怨洩憤,便成為古代詩人作家常常表現的主題之一。
當然,同是宮怨,詩人所揭示的問題卻有多種,表現角度也頗多樣,具體方法更是變化無窮。劉皂的《長門怨》共三首,這里選的是第三首。這三首的基本手法都是前二句寫失寵官人的形狀,后二句寫失寵宮人的心情,而重點則在后二句。例如,其一云:“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將已斷的君恩與不斷的淚行作一鮮明對比。其二云:“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感情表達得強烈而明快。這一首作者稍稍弄了點狡獪,前二句寫宮人慵懶之態:蟬鬢慵梳,蛾眉不掃,故意制造了一種輕松隨便的氣氛和“慣承恩”的假象。后兩句乃揭出宮人的內心痛苦。她的心事人們未必知道,實際上她是每日以淚洗面,這才使她成了“一面殘妝”啊!由于采用欲抑先揚的手法,取得了更佳的藝術效果。
宮怨詩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殘忍不合理,這是其價值所在。但這類詩總是把基點放在宮人失寵,望寵以及與得寵者的矛盾上,而往往并不從根本上觸動妃嬪制度。這又是其明顯的局限性所在。
唐代·劉皂的簡介
劉皂:咸陽(今陜西咸陽市)人,貞元間(785—805)在世,身世無可考。《全唐詩》錄存其詩五首。
...〔
? 劉皂的詩(4篇) 〕
宋代:
范成大
作字腕中百斛,吟詩天外片心。
習氣吹劍一吷,病軀垂堂千金。
作字腕中百斛,吟詩天外片心。
習氣吹劍一吷,病軀垂堂千金。
宋代:
張侃
達人胸次與天寬,到處浮家得細看。滿盌莼絲浮碧色,不妨邀客話儒酸。
達人胸次與天寬,到處浮家得細看。滿盌莼絲浮碧色,不妨邀客話儒酸。
清代:
謝金鑾
水仙宮外近黃昏,迤北斜看第幾鯤。潮信來特沙鹵白,亂星漁火簇城門。
水仙宮外近黃昏,迤北斜看第幾鯤。潮信來特沙鹵白,亂星漁火簇城門。
元代:
薩都剌
幾夜幽香惱夢魂,殷勤來倩隴頭人。鑿開東閣窗前地,分得西湖雪里春。
瘦影番來新體態,疏枝猶帶舊精神。今朝伴我清吟處,不許詩懷更有塵。
幾夜幽香惱夢魂,殷勤來倩隴頭人。鑿開東閣窗前地,分得西湖雪裡春。
瘦影番來新體態,疏枝猶帶舊精神。今朝伴我清吟處,不許詩懷更有塵。
:
趙瑗妾
桃花高浪幾尺許,銀石沒項不知處。
兩兩鸕鶿失舊磯,銜魚飛入菰蒲去。
桃花高浪幾尺許,銀石沒項不知處。
兩兩鸕鶿失舊磯,銜魚飛入菰蒲去。
宋代:
江開
春時江上廉纖雨。張帆打鼓開船去。秋晚恰歸來。看看船又開。
嫁郎如未嫁。長是凄涼夜。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
春時江上廉纖雨。張帆打鼓開船去。秋晚恰歸來。看看船又開。
嫁郎如未嫁。長是凄涼夜。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