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憶故人·越山青斷西陵浦
桃源憶故人·越山青斷西陵浦。宋代。吳文英。 越山青斷西陵浦。一片密陰疏雨。潮帶舊愁生暮。曾折垂楊處。桃根桃葉當(dāng)時(shí)渡。鳴咽風(fēng)前柔櫓。燕子不留春住。空寄離檣語。
[宋代]:吳文英
越山青斷西陵浦。一片密陰疏雨。潮帶舊愁生暮。曾折垂楊處。
桃根桃葉當(dāng)時(shí)渡。鳴咽風(fēng)前柔櫓。燕子不留春住。空寄離檣語。
越山青斷西陵浦。一片密陰疏雨。潮帶舊愁生暮。曾折垂楊處。
桃根桃葉當(dāng)時(shí)渡。鳴咽風(fēng)前柔櫓。燕子不留春住。空寄離檣語。
《桃源憶故人》,詞牌名。《詞譜》:“一名《虞美人影》,張先詞或名《胡搗練》,陸游詞名《桃園憶故人》,趙鼎詞名《醉桃園》,韓淲詞有‘杏花風(fēng)里東風(fēng)峭’句,故名《杏花風(fēng)》。”雙調(diào),四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韻。
此詞系憶蘇姬。它與《齊天樂·煙波桃葉西陵路》,一為憶蘇州去妾,一為懷杭城亡妾。兩詞可互相參閱。
“越山”兩句,述越中風(fēng)景。“西陵浦”,即西陵渡。此言詞人由吳至越地,眼中越山青青,陰風(fēng)凄雨,隔斷了詞人遙望當(dāng)年兩人分別之處——西陵浦。“潮帶”兩句,憶舊日離別。“潮”,指錢江潮。《齊天樂·煙波桃葉西陵路》中有“煙波桃葉西陵路,十年斷魂潮尾”,講的也是西陵地處錢江潮的余波。此言西陵地處錢江潮尾,暮色中江潮起,阻住了行舟的航速,由此詞人想道:當(dāng)年我不也是在這兒折柳贈(zèng)別,勸阻你離別嗎?但終于你還是離我而去,使我離愁之恨一直延續(xù)至今。上片寫作者觸景生情。
“桃根”兩句,借典寄愁。“桃根桃葉”句,化用王獻(xiàn)之《桃葉歌》典故。“桃葉”,系晉王獻(xiàn)之妾。王有《桃葉歌》:“桃葉復(fù)桃葉,渡江不用楫。”這里借喻與去妾分別。此處是說:這里正是當(dāng)年兩人分離的渡口,所以今天舊地重游,聽到傳入耳中的船槳聲,也覺得它似在為兩人的分離而嗚咽哀傷。“燕子”兩句,借物寄愁。言詞人見燕子在即將啟程的船桅上呢喃不停,似乎牢騷滿腹地埋怨,留不住這美好的春色,也留不住帆檣的啟行。真是好景難住,人難永聚,兩地相思意,千言萬語訴說不盡。這燕子呢喃之語,似乎還在向詞人訴說去姬寄來的言語,可惜這些言語終究難解詞人的相思心結(jié)。疑姬去之后的信來訴說其苦衷,所以有此一說。下片借景抒情,寄托愁思。
唐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hào)夢窗,晚年又號(hào)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shí)與憶悼之作,號(hào)“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píng)卻甚有爭論。
...〔
? 吳文英的詩(325篇) 〕
清代:
戴亨
伊余削籍游京華,疇昔知交絕來往。踽踽孤蹤近十年,邂逅石閭非夢想。
高才逸氣淩九霄,冰雪奇文共欣賞。眉山即山相繼來,睥睨今古分雄長。
伊餘削籍遊京華,疇昔知交絕來往。踽踽孤蹤近十年,邂逅石閭非夢想。
高才逸氣淩九霄,冰雪奇文共欣賞。眉山即山相繼來,睥睨今古分雄長。
清代:
徐釚
隔歲東風(fēng),預(yù)欺旅鬢添華發(fā)。屠蘇傳遍,守蘭缸、怎得消愁法。
料是紅閨早掩,訴燈花、向伊難說。除非好夢,歸去相尋,不教閒殺。
隔歲東風(fēng),預(yù)欺旅鬢添華發(fā)。屠蘇傳遍,守蘭缸、怎得消愁法。
料是紅閨早掩,訴燈花、向伊難說。除非好夢,歸去相尋,不教閒殺。
:
弘歷
展豫巡嵩洛,回鑾奉壽康。三呼遐算祝,九曲瑞符彰。
不狩安知外,惟勤所戒荒。鳳樓五云表,藹藹萃千祥。
展豫巡嵩洛,回鑾奉壽康。三呼遐算祝,九曲瑞符彰。
不狩安知外,惟勤所戒荒。鳳樓五雲(yún)表,藹藹萃千祥。
元代:
成廷圭
野水明春色,晴沙帶汐痕。朱樓黃鳥日,青草白鵝村。
野老能分席,官軍不到門。毋煩問漁艇,即此是桃源。
野水明春色,晴沙帶汐痕。朱樓黃鳥日,青草白鵝村。
野老能分席,官軍不到門。毋煩問漁艇,即此是桃源。
元代:
貝瓊
我住云間今四秋,恰如杜甫在秦州。賦詩黃耳冢前去,打鼓白龍?zhí)渡嫌巍?/p>
暮景飛騰如過翼,此身浩蕩一虛舟。黃塵九陌繞車蓋,且伴老翁隨海鷗。
我住雲(yún)間今四秋,恰如杜甫在秦州。賦詩黃耳冢前去,打鼓白龍?zhí)渡线[。
暮景飛騰如過翼,此身浩蕩一虛舟。黃塵九陌繞車蓋,且伴老翁隨海鷗。
:
趙文漪
春光暗把流年換,休解相思。紅豆開時(shí)。好趁東風(fēng)折一枝。
云涯望里長干路,乍怯單衣。細(xì)雨霏微。舊日池臺(tái)燕未歸。
春光暗把流年換,休解相思。紅豆開時(shí)。好趁東風(fēng)折一枝。
雲(yún)涯望裡長幹路,乍怯單衣。細(xì)雨霏微。舊日池臺(tái)燕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