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泉山
感泉山。唐代。李琮。 才到林巒契賞心,蕭然便欲卸朝簪。兩三里路穿田水,四五人家倚樹陰。漁叟投竿驚鷺宿,牧童停留學禽音。清絲洞裹泉聲音,流出空山換古今。
[唐代]:李琮
才到林巒契賞心,蕭然便欲卸朝簪。
兩三里路穿田水,四五人家倚樹陰。
漁叟投竿驚鷺宿,牧童停留學禽音。
清絲洞裹泉聲音,流出空山換古今。
才到林巒契賞心,蕭然便欲卸朝簪。
兩三裡路穿田水,四五人家倚樹陰。
漁叟投竿驚鷺宿,牧童停留學禽音。
清絲洞裹泉聲音,流出空山換古今。
唐代·李琮的簡介
李琮(?-752年),原名李嗣直,唐玄宗李隆基長子,母為劉華妃。景云元年,以皇孫封許昌郡王。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晉封郯王。開元四年,遙領安西大都護兼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藩大使,改封慶王,改名李潭。十五年,遙領涼州都督兼河西諸軍節度大使。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師,賜名李琮。二十四年,進位司徒。天寶元年,兼太原牧。十一載五月,薨,追謚為靖德太子。唐肅宗即位后,追謚奉天皇帝,妃竇氏為恭應皇后,備禮改葬于華清宮以北的齊陵。
...〔
? 李琮的詩(4篇) 〕
明代:
楊光溥
曉雨初晴滿院清,瑤琴一曲遣浮生。柳依花塢傳春信,水隔山城遠市聲。
酒賤每逢田父醉,詩成還就野僧評。尚嫌村客人煙鬧,擬就煙霞學向平。
曉雨初晴滿院清,瑤琴一曲遣浮生。柳依花塢傳春信,水隔山城遠市聲。
酒賤每逢田父醉,詩成還就野僧評。尚嫌村客人煙鬧,擬就煙霞學向平。
唐代:
唐彥謙
虞鄉縣西郭,改觀揖中條。第蓄終南小,交□□□遙。
崦深應有寺,峰近恐通橋。為語前村叟,他時寄采樵。
虞鄉縣西郭,改觀揖中條。第蓄終南小,交□□□遙。
崦深應有寺,峰近恐通橋。為語前村叟,他時寄采樵。
清代:
樊增祥
了無暑。南來幾、梅風吹霽虹雨。博山煙一縷。輕度魫窗,縈帶芳樹。
羅衣楚楚。添半臂、泥金剛彀。玉簟龍鱗似水,仗六曲畫屏風,把新寒防護。
了無暑。南來幾、梅風吹霽虹雨。博山煙一縷。輕度魫窗,縈帶芳樹。
羅衣楚楚。添半臂、泥金剛彀。玉簟龍鱗似水,仗六曲畫屏風,把新寒防護。
明代:
李贄
呼朋萬里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閑。
斷云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
呼朋萬裡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閑。
斷雲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
明代:
楊慎
南滇六月朱夏涼,疊疊云嵐浮曉光。林花含笑遠天靜,江草喚愁終日長。
闌風伏雨淹客路,回谷深溪非我鄉。城隅隔手不相見,車馬經過淋潦妨。
南滇六月朱夏涼,疊疊雲嵐浮曉光。林花含笑遠天靜,江草喚愁終日長。
闌風伏雨淹客路,回谷深溪非我鄉。城隅隔手不相見,車馬經過淋潦妨。
宋代:
陸游
翠羽金錢夢已闌,空余殘蕊抱枝乾。
紛紛輕薄隨流水,黃與姚花一樣看。
翠羽金錢夢已闌,空餘殘蕊抱枝乾。
紛紛輕薄隨流水,黃與姚花一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