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15年2月11日,發布了GB —2012《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第1號修改單。修改單的核心內容就是:刪除了金、鉑、鈀、銀四種貴金屬及其合金中的最高純度名稱“千足”及其他表示方法,確定足(金、鉑、鈀、銀)為首飾產品的最高純度名稱。
5月4日后市場上不再有“千足金”根據這一國標修改,2016 年5月4日起,“千足金”這一首飾純度的稱謂就要與我們告別了。
根據修改單要求,所有企業在今年5月4日以后必須將千足金飾品更改為足金飾品,市場上不能再出現“千足金”字樣。各銷售企業必須更換柜臺上的銷售標簽,將“千足金”改為“足金”。
取消“千足金”并非高成色貴金屬飾品消失作為首飾,黃金首飾的定位最主要是提供裝飾功能,“千足金”和“足金”對于黃金純度而言,都只是某一含量范圍的貴金屬純度名稱。
通過取消“千足金”等命名,達到鼓勵生產銷售企業生產特色產品、注重提升產品文化價值、提升產品質量、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選擇的目的,并不意味著高成色貴金屬飾品從此消失。
①規范市場,與國際接軌。
修改后的貴金屬首飾標簽只包括純度、材料、寶石名稱和首飾品種,分類清晰,一目了然;國際上并沒有“萬足”、“千足”的命名,國標的修改也實現了與國際的并軌。
2、促進行業轉型,提醒設計制作工藝,引導行業健康和公平發展。
之前商家為了滿足消費者過分關注含金量的需求,爭相以“千足金”甚至“萬足金”的字眼來宣傳,就長遠來看,不利于珠寶商家的品牌文化樹立和珠寶首飾行業的發展。
3、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原有貴金屬首飾命名中,含金量999.0‰和995.0‰都是可稱作千足金,但兩種純度的產品仍具有差別,消費者容易被誤導。新規定中,貴金屬的純度需直接標識,能讓消費者清晰地了解到所購買貴金屬類首飾的準確含金量,做到買得明白、買得放心。
大家會問小嘉說這上面說的什么意思?
意思是說以后千足金改叫足金了!
唉?大家看了會問小嘉這為什么?
為了規范首飾市場,在前不久通過的新國標中“千足金”的稱呼被正式剔除。今后企業在宣傳時都不能再出現千足金的字樣,以后千足金都叫足金了~
那原來的千足金和足金有什么區別?
按原國家規定,黃金含量≥999‰的金飾被稱為“千足金”,足金則是黃金含量≥990‰
那統一命名后,商家會不會借機降低含金量呢?
當然不是啦~標準修改只是統一了純度命名規范,并不限制“千足”等高含量產品,比如說:一個黃金戒指的黃金含量為999‰,按以前是千足金,但以后只能稱“足金”。品牌仍然可以依合規的形式把產品質量信息詳細準確的告訴消費者。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明明白白的消費。
黃金首飾是這樣,那鉑金呢?
像鉑、銀這樣的貴金屬只要含量不低于990‰的,都必須被標注為足鉑、足銀,沒有“千”哦!
好嘞~以后您買首飾就認準“足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