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蟬
早蟬。唐代。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石楠深葉里,薄暮兩三聲。一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憶昔在東掖,宮槐花下聽。今朝無限思,云樹繞湓城。
[唐代]: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
石楠深葉里,薄暮兩三聲。
一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
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憶昔在東掖,宮槐花下聽。
今朝無限思,云樹繞湓城。
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
石楠深葉裡,薄暮兩三聲。
一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
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憶昔在東掖,宮槐花下聽。
今朝無限思,雲樹繞湓城。
譯文
農歷六月初七的時候,江邊樹上的蟬開始鳴叫了。
蟬躲在石楠樹茂密的樹葉里,在傍晚的時候叫上兩三聲。
蟬這一叫讓我忽覺自己鬢角已白,也回不去以前的家了。
秋風還沒開始吹,悲傷的情緒就已從心底泛起。
回想以前還在東宮任職時,總是在槐花樹下聽蟬鳴。
現在無限的愁緒,就像白云覆蓋城市,讓人透不過氣來。
注釋
石楠:薔薇目、薔薇科、石楠屬木本植物,常綠喬木類。
鬢:臉旁靠近耳朵的頭發,耳際之發。
東掖:宮中東側的旁門。代指太子所居的東宮。
湓城:瑞昌市西清湓山。清湓山有井,形如盆,因號湓水,城曰湓城 。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詩(2585篇) 〕
清代:
金應澍
字字披肝意倍親,開緘尚喜墨痕新。深規后輩謀偏遠,勉紹先型志好伸。
千古功名猶易得,一家孝友最難真。渭陽忽憶平津館,宅相還欣有替人。
字字披肝意倍親,開緘尚喜墨痕新。深規後輩謀偏遠,勉紹先型志好伸。
千古功名猶易得,一家孝友最難真。渭陽忽憶平津館,宅相還欣有替人。
宋代:
連文鳳
少年場屋苦奔波,每對書檠讀不多。
三十年來書好讀,可鄰老眼費摩挲。
少年場屋苦奔波,每對書檠讀不多。
三十年來書好讀,可鄰老眼費摩挲。
宋代:
釋印肅
紅黃碧綠是誰成,會得無不合天真。
祗這一株驚被夢,令知大地百花新。
紅黃碧綠是誰成,會得無不合天真。
祗這一株驚被夢,令知大地百花新。
宋代:
劉攽
鄙夫平居常嘆息,薊門幽都皆絕域。安得猛士守北方,力排敵人復禹績。
田生手攜朔漠圖,丹書萬里之強胡。掛圖高堂素壁上,壯或陰山來坐隅。
鄙夫平居常歎息,薊門幽都皆絕域。安得猛士守北方,力排敵人複禹績。
田生手攜朔漠圖,丹書萬裡之強胡。掛圖高堂素壁上,壯或陰山來坐隅。
唐代:
韓愈
天下兵又動,太平竟何時。訏謨者誰子,無乃失所宜。
前年關中旱,閭井多死饑。去歲東郡水,生民為流尸。
上天不虛應,禍福各有隨。我欲進短策,無由至彤墀。
天下兵又動,太平竟何時。訏謨者誰子,無乃失所宜。
前年關中旱,閭井多死饑。去歲東郡水,生民為流屍。
上天不虛應,禍福各有隨。我欲進短策,無由至彤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