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臺灣 其四
哀臺灣 其四。清代。張秉銓。 甌脫中朝本不存,可憐浩劫滿乾坤。蒼生蹂躪傷盈野,紅女伶仃禁閉門。真宰訴天應掩泣,哀魂動地尚呼冤。黃金不共遼東贖,樞部分明近寡恩。
[清代]:張秉銓
甌脫中朝本不存,可憐浩劫滿乾坤。蒼生蹂躪傷盈野,紅女伶仃禁閉門。
真宰訴天應掩泣,哀魂動地尚呼冤。黃金不共遼東贖,樞部分明近寡恩。
甌脫中朝本不存,可憐浩劫滿乾坤。蒼生蹂躪傷盈野,紅女伶仃禁閉門。
真宰訴天應掩泣,哀魂動地尚呼冤。黃金不共遼東贖,樞部分明近寡恩。
唐代·張秉銓的簡介
張秉銓,名幼亦,字秉銓。福建侯官人。曾為知府。光緒年間來臺,為撫墾總局記室。曾草〈禦夷制勝策〉上之樞府,頗為時論所稱。
...〔
? 張秉銓的詩(7篇) 〕
清代:
陳恭尹
去是新秋來是冬,一年蹤跡嶺云中。猶同遁世人無悶,獨有名山路未窮。
采硯每逢蕉葉白,買舟頻系荔支紅。羅浮括入歸囊里,曾否江門夢釣翁。
去是新秋來是冬,一年蹤跡嶺雲中。猶同遁世人無悶,獨有名山路未窮。
采硯每逢蕉葉白,買舟頻系荔支紅。羅浮括入歸囊裡,曾否江門夢釣翁。
唐代:
姚合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
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游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
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復何顏。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
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遊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
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複何顔。
宋代:
魏了翁
祖宗德澤被生民,列服山川各效神。
幾見高岡鳴鳳集,又盾層浪化魚新。
祖宗德澤被生民,列服山川各效神。
幾見高岡鳴鳳集,又盾層浪化魚新。
宋代:
吳芾
湖邊策杖步新晴,陡覺胸襟萬慮平。
老去不須防意馬,靜中已是息心兵。
湖邊策杖步新晴,陡覺胸襟萬慮平。
老去不須防意馬,靜中已是息心兵。
宋代:
劉辰翁
入夏可曾晴,陰陰眾綠成。但驚春盡去,誰信雨中生。
一月須梅潤,千林但葉聲。荷邊蒲猗儺,桑外筍崢嶸。
入夏可曾晴,陰陰衆綠成。但驚春盡去,誰信雨中生。
一月須梅潤,千林但葉聲。荷邊蒲猗儺,桑外筍崢嶸。
明代:
王寵
玄岳倚北極,翠屏千嶂回。山寒太始雪,地闊單于臺。
石室金膏閟,玉華仙掌開。儻遇通微子,騎二青龍來。
玄嶽倚北極,翠屏千嶂回。山寒太始雪,地闊單于臺。
石室金膏閟,玉華仙掌開。儻遇通微子,騎二青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