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

詞語解釋
楷書[ kǎi shū ]
⒈ ?漢字字體的一種,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是由隸書演變而來的。
英regular script;
引證解釋
⒈ ?漢 字書體之一種。又稱正書、真書、正楷。由隸書演變而成。以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于 東漢,通行至今。 唐 以前,楷書亦兼指八分書與隸書。
引《法書要錄》卷七引 唐 張懷瓘 《書斷·八分》:“﹝八分﹞本謂之楷書。楷者,法也,式也,模也。”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素屏有楷書,墨色如新乾。”
明 瞿佑 《歸田詩話·虞伯生草詔》:“﹝ 虞伯生 ﹞兩目由是喪明,不復能楷書。”
章炳麟 《新方言·釋言》:“今人言楷書,皆知其義為楷法。”
⒉ ?指楷書吏。
引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二》:“中書檢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給楷書一人録凈而已。”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一:“唐 秘書省吏凡六十七人,典書四人、楷書十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
國語辭典
楷書[ kǎi shū ]
⒈ ?一種漢字書體。初指筆畫平直,端正工整的字體,唐宋以后專指由隸書演變而來的正體書法。與隸書的主要區別為省略尾部的挑筆。約起源于后漢,至魏完備成體,通行至今。
⒉ ?以楷隸謄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晉代。
引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故事二》:「中書檢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給楷書一人,錄凈而已。」
分字解釋
※ "楷書"的意思解釋、楷書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jiǎng gàn dào shū蔣干盜書
- pò tǐ shū破體書
- hòu hàn shū后漢書
- hàn shū漢書
- wǔ sè shū五色書
- děng shēn shū等身書
- shū jì書記
- shǒu shū手書
- jiào kē shū教科書
- jiāo shū教書
- lóng cǎo shū龍草書
- shòu shū受書
- bā tǐ shū八體書
- shū fáng書房
- shí nián shū十年書
- shū kù書庫
- yí shū遺書
- tú shū圖書
- jué mìng shū絕命書
- shū mù書目
- shū fǎ書法
- zhǐ cǎo shū紙草書
- cǎo shū草書
- cáng shū藏書
- shū jiǎn書簡
- kǎi tǐ楷體
- jué mìng shū絶命書
- shū xiāng書香
- bái pí shū白皮書
- dà tóng shū大同書
- táng shū唐書
- luán fèng shū鸞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