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兒

詞語解釋
板兒[ bǎn ér ]
⒈ ?木板。
⒉ ?明清時銅錢的俗稱。多指劣錢。
⒊ ?指戲曲、樂曲唱腔中的節(jié)拍。
引證解釋
⒈ ?木板。
引元 馬致遠(yuǎn) 《岳陽樓》第二折:“三十年前解開你(指柳樹精),都是板兒。”
⒉ ?明 清 時銅錢的俗稱。多指劣錢。
引明 董穀 《碧里雜存·板兒》:“正德 丁丑,余始游京師。初至,見交易者皆稱錢為板兒,怪而問焉,則所使者皆低惡之錢,以二折一,但取如數(shù),而不視善否,人皆以為良便也。既而南還,則吾鄉(xiāng)皆行板兒矣。好錢遂閣不行。”
清 翟灝 《通俗編·貨財》:“今京師猶有以二折一之例,但呼小錢。其好錢乃謂之老官板兒。”
⒊ ?指戲曲、樂曲唱腔中的節(jié)拍。
引明 湯顯祖 《紫簫記·審音》:“唱有三緊:一要調(diào)兒記得遠(yuǎn);二要板兒落得穩(wěn);三要聲兒唱得滿。”
《紅樓夢》第二八回:“﹝ 寳玉 ﹞唱完,大家齊聲喝采,獨(dú) 薛蟠 説:‘沒板兒!’”
國語辭典
板兒[ bǎnr (變) ?bǎr ]
⒈ ?拍板。
引明·湯顯祖《紫蕭記·第六出》:「一要調(diào)兒記得遠(yuǎn),二要板兒落得穩(wěn),三要聲兒唱得滿。」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唇底罷吹簫,笛兒丟,笙兒壞,板兒掠。」
⒉ ?劣質(zhì)的銅錢。
引明·董谷《碧里雜存·卷上·板兒》:「吾鄉(xiāng)自國初至弘治已來,皆行好錢,每白金一分準(zhǔn)銅錢七枚無以異也,但揀擇太甚以青色者為上,正德丁丑余始游京師,初至,見交易者皆稱錢為板兒,怪而問焉,則所使者低惡之錢,以二折一,但取如數(shù)而不視善否。」
分字解釋
※ "板兒"的意思解釋、板兒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詞語
- sōng mù bǎn松木板
- yī huì er一會兒
- nà ér那兒
- gū niáng ér姑娘兒
- guā tǔ ér刮土兒
- zhèi xiē ér這些兒
- bái gān ér白干兒
- zǎo zǎo ér早早兒
- gū jié ér箍節(jié)兒
- bàn hé ér半合兒
- duō huì ér多會兒
- xiǎo mìng ér小命兒
- bǎn cái板材
- jīn ér今兒
- ér nǚ兒女
- qiān ér bā bǎi千兒八百
- hēi bǎn黑板
- běn zhǔ ér本主兒
- bāo gān ér包干兒
- ér shí兒時
- nǎ ér哪兒
- zhēng xiē ér爭些兒
- nǚ ér女兒
- bào shēn ér抱身兒
- ái ái ér捱捱兒
- guò jiā jiā ér過家家兒
- guǒ gān ér果干兒
- huā ér花兒
- hēi sè ér黑色兒
- tiáo sè bǎn調(diào)色板
- bǎn shàng dìng dīng板上釘釘
- nà huì er那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