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

詞語解釋
以太[ yǐ tài ]
⒈ ?古希臘哲學家首先設想出來的一種媒質。十七世紀后,物理學家為解釋光的傳播以及電磁和引力相互作用而又重新提出。當時認為光是一種機械的彈性波,但由于它可以通過真空傳播,因此必須假設存在一種尚未為實驗發現的以太作為傳播光的媒質。這種媒質是無所不在的,沒有質量的,而且是“絕對靜止”的,電磁和引力作用則是它的特殊機械作用。以太這一概念到十九世紀曾為人們所普遍接受,但科學家始終無法通過實驗來證明它的存在。到了二十世紀初,隨著相對論的建立和對場的進一步研究,確定光的傳播和一切相互作用的傳遞都通過各種場,而不是通過機械媒質,以太才作為一個陳舊的概念而被拋棄。近代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等使用的哲學名詞,是物理學名詞的借用。
引證解釋
⒈ ?古 希臘 哲學家首先設想出來的一種媒質。十七世紀后,物理學家為解釋光的傳播以及電磁和引力相互作用而又重新提出。當時認為光是一種機械的彈性波,但由于它可以通過真空傳播,因此必須假設存在一種尚未為實驗發現的以太作為傳播光的媒質。這種媒質是無所不在的,沒有質量的,而且是“絕對靜止”的,電磁和引力作用則是它的特殊機械作用。以太這一概念到十九世紀曾為人們所普遍接受,但科學家始終無法通過實驗來證明它的存在。到了二十世紀初,隨著相對論的建立和對場的進一步研究,確定光的傳播和一切相互作用的傳遞都通過各種場,而不是通過機械媒質,以太才作為一個陳舊的概念而被拋棄。
⒉ ?近代 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 等使用的哲學名詞,是物理學名詞的借用。 康有為 在《孟子微》中把以太與“仁”、“不忍人之心”等道德觀念等同起來。 譚嗣同 在《仁學》、《以太說》中既把以太說成宇宙間無所不在的無色、無聲、無臭的物質,但同時又作了種種精神性的解釋,把 孔子 的“仁”、“元”、“性”, 墨家 的“兼愛”,佛家的“慈悲”,基督的“靈魂”等,都看作是以太的作用。 孫中山 則在《孫文學說》中把以太看作物質世界的本源,認為它“動而生電子,電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質,物質聚而成地球”,并不具有精神性質。
國語辭典
以太[ yǐ tài ]
⒈ ?為英語 ether的音譯。乃西方的古代物理學家認為充塞于宇宙中,傳播光熱電磁的微妙物質。富于彈性,一部稍有振動,即生微波,以傳達于上下四方。但在相對論提出后,這種以太的觀念便因不成立而完全被摒棄了。
英語Ether-
德語?ther (S)?
法語éther (physique)?
分字解釋
※ "以太"的意思解釋、以太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shì mù yǐ dài拭目以待
- tài píng gǔ太平鼓
- yǐ lái以來
- sòng tài zǔ宋太祖
- yī yǐ dāng bǎi一以當百
- tài cháng太常
- lǎo tài tài老太太
- jiè yǐ借以
- yǐ zhàn qù zhàn以戰去戰
- suǒ yǐ所以
- yǐ nèi以內
- tài píng lìng太平令
- yǐ miǎn以免
- tài tài太太
- yǐ zhì以至
- yǐ yí zhì yí以夷制夷
- shì yǐ是以
- tài píng jūn太平軍
- kě yǐ可以
- tài píng dào太平道
- nán yǐ難以
-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警百
- dé yǐ得以
- tài zǐ太子
- tài píng dǎo太平島
- é yǐ chuán é訛以傳訛
- zhuì shí tài cāng贅食太倉
- tài píng cè太平策
- tài píng太平
-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儆百
- tài yáng太陽
- tài píng chē太平車